【编者按】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,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,深入开展迎评自查自建工作,不断提升卓越交通人才培养质量。为生动展现各院(部)的育人成果与改革举措,策划推出“迎评促建 院部巡礼”专题。本期聚焦的是:交通土建工程学院。
一、整体概况
交通土建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,现设有7个本科专业,涵盖土木工程、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、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、工程管理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测绘工程、遥感科学与技术等多个方向。2011年起招收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,2024年获批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。学院专业建设成果显著,土木工程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,5个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专业,其余专业均为山东省A类专业。

学院发展历程

山东省一流专业
学院紧密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构建了涵盖公路、铁路、城市地铁、港口航道、交通材料、地理信息与测绘等领域的学科布局,致力于培养服务交通强国与交通强省战略的工程师与管理人才。
学院师资力量雄厚,现有教职工174人,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63.90%,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5.18%,双师型教师占比56.30%。拥有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,泰山学者特聘教授、青年专家及产业领军人才各1人,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,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,山东省教学团队2个。
学院下设8个基层教学组织,建有交通土建实验中心、公路检测中心、公路环境与岩土工程研究中心、桥梁检测与加固技术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,并建设有“智能建造装备关键技术与系统山东省重点实验室”“公路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山东省重点实验室”等省部级科研平台,为学生实践与科研提供有力支撑。
建院以来,学院累计培养各类人才3万余人,毕业生广泛参与深中通道、港珠澳跨海大桥、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,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坚力量。

学院实验教学平台

学院先进的实验设备
二、学院育人特色与成效
(1)筑牢思想根基,践行育人使命,引领学院发展新征程
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深化“三全育人”,推进“五育并举”,制定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》,建设“课程思政我来讲”网站,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,教师在课程思政讲课比赛中屡获佳绩。
(2)聚力卓越师资,创新教学体系,注入学院发展新动能
学院注重师德师风建设,打造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。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竞赛,推动教学模式从“以教为中心”向“以学为中心”转变。近年来,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;立项省级教改项目4项,校级教改项目27项;8名教师获教学竞赛奖;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、省级一流课程4门,省级高校在线课程28门,出版教材23本。

国家级、省级一流课程
(3)拓宽育人路径,提升人才质量,绘就学院发展新蓝图
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,对接行业需求,优化专业布局。实施“三早”计划(早进课题组、早进实验室、早进团队),推动本科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校企合作项目。推行“一班多师”学业导师制,党政领导对接班级,开展思想引导、学业帮扶与生涯规划,实现全程化育人。
(4)培育卓越人才,矢志交通强国,贡献学科智慧新力量
学院构建“四阶段-三循环-三级能力”卓越人才实践培育体系,深化产教融合,与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,强化顶岗实习。近三年,学生在“挑战杯”“互联网+”“结构设计竞赛”等赛事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获批国家专利30余项。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80%以上,超60%入职中交、中铁、中建、山东路桥等大型企业。

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屡获佳绩
三、学院未来发展
学院将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,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,服务交通强国和交通强省战略,优化专业布局,细化人才培养目标。持续贯彻OBE教育理念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打造师德高尚、结构合理、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,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,培养一流新工科卓越人才,为我国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