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、调研家乡,提升爱乡之情、爱国之情、爱党之情,交通土建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,开展“学四史 爱家乡”主题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。
适逢寒假
同学们纷纷回到了想念已久的家乡
你是否期望
让同学们都了解你挚爱的家乡
感受她的风采
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
同学们笔下的“家乡”吧
“家乡·人”
三代人的童年
工职211-刘学师
“池塘边的榕树上,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;操场边的秋千上,只有蝴蝶停在上面。黑板上,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,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,等待着游戏的童年。”像罗大佑的那首《童年》一样,每个时代的人拥有着不尽相同的童年,但快乐却是相同的。
祖父辈童年的经历有些坎坷,在那个年代,并不像现在一样和平安康,那时候还在进行着抗日战争。爷爷的童年只能躲在偏僻的小屋里,连声都不敢出。战乱的年代,缺衣少食,爷爷的姐姐穿的衣服小了再给爷爷穿,而老奶奶的衣服更是布满补丁。食物亦是匮乏,老奶奶只能紧着两个孩子吃,她自己常常不吃或者只吃一点。正是因为过去爷爷经历的那些,今天,他才要教导我要节俭。后来,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了中国,祖父辈的人们终于能够在阳光下生活,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,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田间奔跑,他们向往着和平,更珍惜和平,他们见证了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全过程。
父辈时代的童年没有电脑,没有手机,更没有无线网络,科技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得到普及。他们的童年更多是在田野间放逐,是与自然交心。大自然成为父辈童年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。在那个没有机器喧嚣的年代,大自然给父辈的生活带来不少乐趣。比如我的母亲,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,她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放学后跟哥哥姐姐们一起赶着驴车去割草,躲在草地里跟哥哥姐姐们捉迷藏。在盛夏的傍晚,拿着塑料瓶和手电筒去树林里捉知了,带回家让姥姥给她炒熟了和哥哥姐姐们吃。妈妈说,那时候不像我现在一样有那么多的功课要做,只是在闲暇的时候多帮家里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,那时候的时光总是那么欢乐,那么无忧,又那么匆匆。
零零后的我们,生活在阳光下,生长在盛世中国,看着祖国繁荣昌盛,科技蓬勃发展,相比较祖父辈和父辈的生活,我们幸福了太多。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,我们都优越许多。电视剧,动画片,女孩子爱追星,男孩子爱打球。我们生活在科技的时代,互联网让我们的社交范围变大,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。我们学习的压力增加了,但取得优异成绩时的喜悦也随之增加;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,正是这些知识,让我们变得更加充实。我的童年,生长在三代人的细心呵护下,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,再到长大成人,那些点滴被家中的相机一张张记录下来,成为我百看不厌的回忆。
不同年代的人,拥有着不一样的童年,拥有着相同的快乐。我们生长在这盛世中华,作为祖国的未来,我们应该不忘初心,砥砺奋进,使青春之花绚烂绽放。
临邑那些年的风貌
遥感211-许明静
祖祖辈辈出生并且生活在临邑这个小县城的我们,听着由老一辈向新一辈讲述着这里世世代代的变化。可永远不变的是这里的宁静。上大学之后,我越来越思念家的味道,我的根始终在这里,我牵挂的人也始终在这里。
爷爷奶奶曾经和我们讲,他们年轻时印象最深的是穷,吃树皮是常见的事。那一棵又一棵的树像是在提醒着那个年代该有的岁月与痕迹。但是那时候他们又拥有着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,处处充满着烟火气息。所谓烟火气,你可以看到细细流淌的河流,人们在河流旁一边洗着衣服一边聊着自己的家常事。那时候人们没有那么开放,受教育的少之又少,狗蛋,铁蛋的名字遍地都是。窜门常见,邻居之间都是知根知底的,今天你送我一根大葱明天我送你一头蒜。礼尚往来交换的是那一份又一份的心意。
爸爸妈妈曾经和我说,他们小时候虽然比爷爷奶奶那个时期好点儿,但是如果想想的话,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孩子最幸福。电视不常见,一个村里只有排头的可以买的起,而这常常会引起别人极大羡慕。人们对于颜色好像并没有多大的执念,黑白灰的衣服,电视也是黑白的。那时候的人们几乎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是庄稼,所谓的靠天吃饭。累了在庄稼中一躺,凝望着蓝蓝的天空,心中默念一万遍今年的庄稼一定要丰收。有时会遇到夕阳西下与晚霞满天,美好的自然风光是那个年代幸福的享受。后来村里陆陆续续地开了一些厂子,那时候的女孩子会有一些进纺织厂工作,而我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到了我这个年代,许多楼盘纷纷起来了。新建的广场成为了每天必去的地方,那里有你想要的烟火气,那是一个惬意且又美好的地方。你可以围着湖边走一走,想一想你一天的收获与体会。看着那平静的湖水,让你一天烦躁的心情越来越归于平静。
来临邑这个县城生活吧,虽然它没有北上广深的繁华绚丽,但是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,是让我有归属感的一方土地。